教研理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理论 >> 正文

英语“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报告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30日     点击数:

         


英语“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报告会要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  孟雁君

第一讲:课标的精髓
  1. 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英语学科是以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2. 新课标具有任务的双重性特征。
   突出学科本位的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英语教育过程不仅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 新课标核心是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新课标的突出特色之一,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
   英语做事情,多数研究者认为,新课标反映了建构主义的学生发展观和语言习得理论的前沿思想。
  5. 重过程,重方法,全面评价。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策略的培养,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  式,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总结:
  一个途径:即任务型教学途径。
  两个评价: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
  两个过程:英语课程教学过程既是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四个任务: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4.培养跨文化意识。
  五个方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第二讲:课程标准给教学带来了那些变化
  1. 行为层面的变化
   改变单向传授摸的模式,改变对学生的绝对控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单一的教学情境。新课标要求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五个方面的辨证关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2. 观念层面的变化
   学生观的转变:学生是感知主体,不能替代。
   教材处理上相应的措施建设:学该学的,教该教的,做该做的,当忽略的要忽略。
   关注每一个学生体现在层次、多样性。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