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理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理论 >> 正文

《初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点击数: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分析(刘文萍  侯婉滢)《上海教育科研》2018.4

  总体而言,初一新生群体中,女生更容易产生包括沮丧、不快乐和悲伤在内的心理问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独生子女享有充足的父母关爱,心理素质的发展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个人、家庭等因素基本相似的情况下,青少年独生子女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心理优势”,有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周内每天课外生活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增加1%,初一新生的沮丧、抑郁情绪降低0.02%,悲伤降低0.04%;周末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增加1%,不快乐情绪降低0.02%

  分析发现初一新生每晚睡眠时间每增加1%,不良情绪体验均有所降低,尤其是沮丧情绪将降低0.22%,生活无趣体验降低0.24%

  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与重要前提。

  一方面,融洽的亲子关系能够减弱学生的叛逆心理,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平稳度过发展困难期;另一方面,和谐的亲子关系往往会使学生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更有利于学生保持乐观、快乐、自信等积极情绪,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

  数学学业负担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大约50%的成人心理障碍形成期在14岁左右。

  对于青春期男生可以加强成就规划方面的引导,将学生的好奇心心理与学习问题联系起来,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又能够避免学生产生生活无趣等消极体验;对于青春期女生,教师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念,避免因学业负担过重与成就目标过高而挫败学习积极性,以此降低其沮丧等不良情绪。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