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理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理论 >> 正文

赞科夫的教师观及其启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22日     点击数:

         


  列·符·赞科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通过长达20年的实验,赞科夫探明了教学结构是影响学生一般发展的外在因素,它通过激发和推动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的发生和发展,加速学生的发展进程。教学的激发和推动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整体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一般发展的水平。因此,赞科夫极其关注教师的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展开了一场关于新教学体系的讨论,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形成了独特的教师观。
  
  一、教师的劳动复杂而具有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赞科夫认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既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上,也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他们理解伦理标准以及集体主义的性格特征。所有这些方面,学生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每一个学生身上又有不少特殊性。即便是作为某一个体的学生,他的行为、举止、内心感受,又会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些情况可能比教师预先估计的复杂得多,不仅在一节课上,甚至在一节课的某一段上都会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觉察教学过程中环境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灵活地采取与之相应的行动。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赞科夫认为,创造性绝不局限于教学法上的个别发现。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1]

  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采取适合具体情况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为课堂教学挑选新的材料,探索与实验体系的教学原则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这些技巧要靠教师掌握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理解其中每一种方式的特点,并善于正确地运用它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来获得。

  教师劳动的这两个特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解决所有课堂问题的方法,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根据学生及课堂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关系
  
  赞科夫以“教师和儿童”这样一个话题展开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讨论。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看成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同时,进一步指出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爱和尊重为基础,集中体现在教师的威信上。

  1.师生关系的定位
  赞科夫认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他将良好的师生关系看作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到班级的气氛,他认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2]自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发展的进程就会快得多。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这是由教师的职责决定的。教师既是学生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他还强调教师的这两个职责不应有主次之分,应有机结合,尽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要么把儿童管束得几乎每走一步路都得听教师的指示,要么放任自流,一切都顺着学生的意思去做。

  可以说,“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亲密关系,表现在他既能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而儿童对教师给予的好感,反应是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2.建立师生关系的途径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赞科夫认为“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3]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才会对学生抱着一种完全正确的看法,看到学生的外部不良表现下隐藏着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才能有区别地加以对待,促进每个学生的一般发展。

  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思维的特点及其他心理特点,而且教师要下功夫发展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他的爱好找到出路,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班级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兴趣。集体的生活应该是跟儿童的精神需要,愿望和志趣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在集体的基础上来实施个别对待,才能真正获得巨大的力量。

  (2)教师要热爱学生。教育书刊和一般书刊里经常讲到,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在赞科夫看来,爱这个词意味着一种自我牺牲的依恋的情感,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热情。这种热情正是教学的动力之源。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人所共有的对儿童的爱,而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有一句俗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教师对儿童的了解和尊重上。赞科夫尤其强调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其次应该用严格的规范来要求学生。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此外,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会增强对学生的爱。当教师意识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接班人,而教师肩负着培养年轻一代、培养未来的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重任时,这样的一些正确认识可以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爱。

  (3)教师要树立威信。维系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威信。教师的威信在维持课堂秩序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顺利而有成效地进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中存在教师虚假的压服的威信,在赞科夫看来,这种威信只能有助于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使学生在形式上看来是在完成作业。从表面上来看,一切顺利,然而实际上对学生却没有发生深刻的教育影响。

  赞科夫认为,教师的威信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爱而形成。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展儿童的积极性、首创精神和独立活动能力,给儿童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它们是培养意志的必要条件,而意志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有助于巩固教师的威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一点趣味性的材料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当学生渴望认识未知的事物,而教师也为一种用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从精神上培育他们成长的精神所鼓舞的时候,才能稳固地形成。这样才会产生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和友爱的气氛,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4]在这种气氛下,才能够树立教师真正的威信,学生由衷地尊重教师。师生之间的友爱不仅不会削弱纪律,相反,会巩固纪律,使学生更好地自觉遵守学校制度。
  
  三、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赞科夫认为,教师的才能是多种品质的集合体,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培训而形成的。

  1.教师的才能
  关于教师的才能,赞科夫赞同符·恩·戈诺包林的观点,认为“为了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厚的知识,受过很好的师范训练,具备很高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5]这些都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必备的品质。

  在符·恩·戈诺包林的《关于教师的书》中专门对哪些个性品质是教师才能的主要标志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提得最多的品质有: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儿童工作感兴趣;要热爱儿童;要有了解儿童的才能;要有高度的一般文化素养,学识渊博,扎实的教育学知识;要在所教的学科方面有才能,精通本门学科,并对它有兴趣;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才能,等等。而上述每一项才能又内在地包含其他的品质,就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才能这一点来说吧,即使粗略地一看也会明白,这条才能包含着一系列品质:这里既要有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的愿望,又要有把知识讲述得充分清楚的本领,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等等。[1]

  2.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赞科夫意识到教师的这些品质并非天生就具备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培训形成的。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过程中,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存在一定问题。在他看来,当时苏联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没有跟中小学的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方面,在科学地理解教学和教育过程、了解儿童方面,给予教师的训练太少,质量也太差;三是许多时间花费在重复讲述教学大纲、制定各种计划上,而且经常是简单地向教师布置工作计划和口授一些教学法指示,取代了对教学和教育方法问题的讨论。这些都无助于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它们只能使教师不动脑筋,习惯于接受一些现成的方法。

  赞科夫认为,师范院校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此外,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或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及根据什么认为课的这种进程是最适当的。”[6]这种对比是激发教师思考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这样才能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实质。
  
  四、赞科夫教师观的现代启示
  
  1.树立现代教学发展观
  赞科夫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这一概念不仅是发展范畴上的拓宽,而且是发展观念上的更新。这种发展观将人的身心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人的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看成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还把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内外因素看成是一个彼此关联的协调的整体。在这种发展观下,赞科夫是从儿童发展的“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教学对儿童的发展的作用的。

  赞科夫的以上观点,对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仍有借鉴意义。“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不同的教学发展观。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树立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现代教学发展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赞科夫认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的具体条件灵活应变,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这建立在教师一定的专业素养上,知识、观念、能力三者可谓缺一不可。而且,教师的各方面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分析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难以真正实施的原因,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部分教师知识陈旧、观念落后、能力欠缺,习惯于以往的方式,嘴上说着新名词,行动上仍然是老一套。突出表现为教师创新意识的缺乏,滞阻了个人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也不能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严重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师生关系,赞科夫持主导主体的观点。教师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引导着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爱”,并会用相同的爱来回报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爱和尊重为基础,它影响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师生之间的沟通。

  赞科夫用“了解”、“爱”、“尊重”等关键词来解读师生关系,这与当前人本主义教育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意味着把学生当作一个有个性的人,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的个体。以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注重教师的反思型培训
  传统的教师培训由于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及培训的整体性,使得培训要么脱离教学实践,要么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赞科夫认为有效的培训模式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法的比较,激起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才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各种方法的实质,真正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赞科夫的这种思想,与我国目前提倡的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是相似的。

  反思型培训认为,真正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是教师内隐的“个人实践知识”,因此,这种培训十分注重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活动的自我省察,不断进行反思和分析,努力认识到自己教育活动中以前未被注意到的习惯性行为及其消极后果,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这种培训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等基本步骤,不仅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也切实提高了教学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值得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俞翔辉,杜殿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 赞科夫.赞科夫新教学体系及其讨论.俞翔辉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 曹永锋.教师应强化6种意识.青年教师,2005(9).

  [5] 杨韶刚,阎丽霞.人本主义教育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

  [6] 揭水平,刘翠华.论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江汉大学学报,2004(4).(责任编辑 付一静)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