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 党建信息 >> 正文

学习推动思考,思考促进成长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2日     点击数:

——党员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本学期,党总支通过组织“家园先锋”讲坛活动,促进党员深入学习、不断成长。“家园先锋”讲坛活动由党员主讲,通过讲政治学习 、讲先进事迹、讲专业成长、讲教育思考,推动党建与学校工作融合,着力提升师德师风、教师专业素养,服务好“立德树人”的学生发展。

  为促进党员学习,推动讲坛活动有质量开展,党总支本学期先后推荐、购买《学点哲学》《平语近人》《初心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书籍,并要求党员教师阅读并结合工作思考撰写读书心得。

  通过阅读,老师们提升了思想认识、加深了专业思考。下阶段,将通过“家园先锋”讲坛进一步展现、交流老师们的学习收获。

  附录部分教师的心得: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王游《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读后感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数学老师也要培养学生阅读,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赵丽峰《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读后感

  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我感觉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每个班级的学生按成绩总能分成好中差三类,很多老师上课就碰到一个尴尬的问题,讲难了,等于抛弃了后面的学生,讲简单了,前面的学生没喂饱,总之,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于是,很多学校尝试进行走班教学,分层次教学,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整,总之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班级里学习。一项新的举措的实施,总是有利有弊,有反对的声音也有赞同的声音。我认为,只要我们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为重心,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调整步伐,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那么一切方式值得去尝试。

  --胡静《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读后感

  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党员同志尤其需要乐观精神、理想信念。书中说:乐观主义哲学,可以使人直面人生,面对困难,鼓足勇气,无所畏惧。悲观主义哲学,使人抑郁厌世,充满绝望情绪,成就不了事业,健康不了身体,享受不了人生。教育的理想情怀、乐观主义是相信学生,相信教育能够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相信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田明亮《学点哲学》读后感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点哲学,哲学到底是什么?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句话来说,哲学是什么?第一,“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活一辈子到底活什么。第二,“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也就是说不经过我自己的思考,我就这么活下去,这种生活其实跟动物没什么区别。我要使我的一生有价值,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就必须充分地开发我自己的思想。第三,“我知道我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对很多方面是无知的,所以才能够有目标地、有计划地去求知,去求得生活的经验和真正有意义的知识。

  陈先达老师《学点哲学》就是他对哲学、历史、命运、人性、认识、文化、信仰、思维、社会、生活等的思考,然后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聪明人,生活上的智慧人。

  --金莺《学点哲学》读后感

  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入则儒法,出则释道”,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这种人生哲学在我们共产党人看来,是显得略有些悲观的。“随缘任运,心不执着”绝不是吾党所宗。诚如解读人郭建宁教授作出的阐释:“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简而言之,这是继承自中山先生“经世济民”的抱负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在“天下为公”价值观前最佳的一度诠释。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让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教育实践中去,用“积极入世”的教师学习观,“问心无愧”的教育实践观和“不甘落后”的当代家风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成全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蒋升阳《平语近人》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编印成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其中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令我颇有感触。通过阅读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解读后,对于“德”,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从教需要师德,每个岗位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张涵韵《平语近人》读后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